茶本无心,唯人有意。其实,真正有质地、有品位的茶叶从不需要花边来点缀,而是清水芙蓉。好喝,才是对一款茶最平实的赞赏。分享好茶,一人得幽,二人得趣,三人成品,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,不啻为人生之一大乐事。今天,我们就和您分享一下双源茶文化。
茶的源头
中国是茶的故乡,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。作为云南茶叶的代表,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,一般认为其起源于东汉时期,贸易始于唐,兴于明,盛于清。清朝时,原产于西双版纳的茶叶需要运送到普洱府去盖官印,然后才能进行茶马互市,普洱茶因此得名。
先有“茶马互市”,后有“茶马古道”。普洱既是古代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必经之路,又是茶马古道的源头。2013年4月,云南省普洱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“世界茶源”称号。在此之前,普洱茶被明确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——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,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。
普洱茶开创了“山头茶”的概念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,云南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差别巨大,各山头茶叶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品质特征,即使是同一山头的不同村寨,茶味也迥然不同,这种因地、因时、因人的细微差异,成就了舌尖之下普洱茶汤的万千世界,带给人丝丝缕缕的沉醉感。
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昔日的辉煌,我们还能从史书中见证,纵使“尘满面,鬓如霜”,他们永远闪耀在普洱茶历史上,难以忘却。由古六大茶山衍生出来的茶马古道,虽然已经荒草丛生,但是他的功绩与文化价值,万古长存。
茶文化的源头
六座山,一条道,就是普洱茶的半部史。而有关普洱茶的传说,则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,云南民间有“武侯遗种”的说法,并将诸葛亮尊称为“茶祖”。
山川异域,这大概是普洱茶产区与中原文化区的第一次“握手”;风月同天,当茶马古道的源头遇见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,中国历史上两条伟大的经济文化纽带总能惺惺相惜。
如今,妙不可言的缘分,将西部边陲与中原腹地再一次紧紧连接,以茶为媒、以茶会友、以茶联谊、以茶载道——双源古树茶文化交流中心落户洛阳。
双源古树茶文化交流中心
走进这座文化交流中心,就如同置身于一段散发着陈香的岁月,仅是一饼国有勐海茶厂30多年前制作的茶饼,就能令人驻足欣赏好一阵。馆内各种普洱茶叶,与琴棋书画相融相生,彼此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。如斯乎,茶文化之于喜爱之人的日常生活,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修行,更是自我生活的精益求精。
双源古树普洱茶,由外及里都有其独特的一面,且非常耐泡。品上一口,清甜的茶气在舌尖上持久而幽细,闭眼深嗅之下,旷远而纯净。口感上,古树普洱的细腻程度,以及丰富的层次感,让人回味不已,入口后一股清甜的滋味如泉水叮咚,汩汩而出,产生出一股独特的“喉韵”,舒爽绵甜,一种清甜甘冽的舒适感油然而生。
双源茶创始人刘双文介绍,“双源”意为茶的源头和茶文化的源头,致力于打造集采摘制作、茶艺培训、收藏品鉴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交流平台。成立至今,双源茶的身影活跃在国内多个大型文化活动及展会上,获得众多文艺界、工商界知名人士的认可,取得了瞩目的成绩。当代著名作家、学者余秋雨先生就是双源的茶友之一,并为双源茶国宝级产品亲笔题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