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这一群大象可以说有吃有喝,还有耍得。如今持续在石屏县龙武镇附近林地内活动,所以没有走远,在石屏县已经呆上几天了,下面我们来看看。
北迁14头大象“享受”生活
根据最近几天的情况来看,如今这14头亚洲象群仍然在石屏县龙武镇附近林地内活动,来来回回地移动。并且“享受”生活,他们在农田边的小水塘,排队洗澡嬉戏,虽然水塘小,但是也是排队享受,所以具有不错的协调能力。当然,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明,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动物的智商很低,其实并不是的,这是一个误解。
监测人员在监测的时候还发现,象妈妈用长长的鼻子还不停地给宝宝身上洒水淋浴,真的是照顾得无微不至,所以非常不错。那这个时候,我们又想到了一个问题,竟然云南北迁大象群持续在这个地方活动,要不要“降级、就地圈养”,就不让其回西双版纳原始栖息地了,行不行呢?
为什么说“降级”、“就地圈养”,有没有可能?
说“降级”,就让我们想到了“大熊猫”,在2021年的时候,我们的“国宝”物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,我们将其果断“降级”了,当然这个“降级”并不是说它们不受保护,只是对它们的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,同时“国宝”依然是“国宝”。而从北迁亚洲象的群体来看,在近些年来,随着我国对亚洲象的群体保护,亚洲象从150头也增至300头左右。
疑?数量也增加了不少,我们要不要降级一下呢?因为在专家们分析北迁象群为何北迁的因素之中,提到了一个可能性的说法,那就是北迁象群数量增多了,西双版纳的食物可能不够吃了,所以是不是应该也要降级一下,保护力度减弱一下呢?如今亚洲象属于一级保护动物,按照数量来说,确实有增无减,看上去有道理一样。
但是300头对于亚洲象来说,依然太少了,就算是数量的趋势有所增长,可能降级的概率还是极低。就算是最终如果原因就是因为数量多了,才北迁的,那降级不降级都是我们无法左右的,这个还是需要评估。好,降级无法定义,那“就地圈养”可以吧?如今就在红河州石屏县活动,我们不妨建立一个栖息地,为将亚洲象群体扩大。
确实,之前我们也说过了,石屏县的潜力还不不小,森林覆盖率达62%以上,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在18.3℃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年均相对湿度75%,相比西双版纳栖息地来说,平均气温18.9℃-22.6℃之间,湿季期间,气温高,湿度大等具有相似之处。
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,确实有适合的因素,但是“就地圈养”的问题可能还需要评估才行,毕竟亚洲象的生存条件要求非常高,一头成年象每天要消耗100-300公斤的食物和80-200升的水,这个不是一般地区能够满足的。同时,石屏县年平均气温在18.3℃,也可能出现低温的情况。之前也报道了,小象不适应低温的问题,所以石屏县有潜力,但是要想在这里“就地圈养”可能性还是极低的,相比西双版纳栖息地来说,还是差了一点。
所以如今如果要想办法扩大亚洲象的栖息地,可能也是靠近热带雨林地区建立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。“亚洲象第二栖息地”如何建立,后期可能有说法,如今大家也就看看就行。
终结
如今北迁亚洲象群还未回家,具体的走出原因,还没有一个说明,如今的说法很多,但是都很难定义,栖息地缩小、食物短缺、牧群领袖的偏离以及地磁变化等因素都在说明,甚至还有说是因为干旱,导致西双版纳栖息地的植被生长力度减弱了,所以才北迁的。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,每个人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。